413-Arithmetic-Slices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
Last updated
Was this helpful?
如果一个数列至少有三个元素,并且任意两个相邻元素之差相同,则称该数列为等差数列。 例如,以下数列为等差数列: 1, 3, 5, 7, 9 7, 7, 7, 7 3, -1, -5, -9 以下数列不是等差数列。 1, 1, 2, 5, 7
数组 A 包含 N 个数,且索引从0开始。数组 A 的一个子数组划分为数组 (P, Q),P 与 Q 是整数且满足 0<=P<Q<N 。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,则称子数组(P, Q)为等差数组: 元素 A[P], A[p + 1], ..., A[Q - 1], A[Q] 是等差的。并且 P + 1 < Q 。 函数要返回数组 A 中所有为等差数组的子数组个数。
测试用例:
示例: A = [1, 2, 3, 4] 返回: 3, A 中有三个子等差数组: [1, 2, 3], [2, 3, 4] 以及自身 [1, 2, 3, 4]。
思路一:
我一开始的思路是使用二维数组来记录信息。dp[i][0]
表示A[i]
与A[i-1]
的差。dp[i][1]
表示连续出现的相等的差的次数。以[1,2,3,4]
为例,dp[3][1]=3
,因为在4
之前出现了三个连续的且相等的差值1
。对于大于等于2
的差值n
。实际可能的等差数列个数为(n-1)*(n-2)/2
。这个公式在纸上写写就能推断出来。例如数组[1,2,3,4,5]
,差值1
出现了5次。那么可能的等差数列个数等于3+2+1
。就是一个等差数列求和奥。
思路二:
上述的思路实际上非常慢,但是核心思想已经若隐若现了。就是查看连续的相等的差值出现个数。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数组记录数组中相邻元素的差值。最后遍历这个差值的思路跟上面差不多。只不过求和公式要变一下。对数组[1,2,3,4,5]
,生成的差值数组为[1,1,1,1]
。最后的求和为3+2+1
,此时n=4
。所以公式就很明显了奥。(n)(n-1)/2
。
思路一:
思路二:
我为什么只能想出最基础的做法呢?可恶啊!!!